最张岭 长相忆 | |||||
| |||||
风儿走在河边,吹拂了汉江沿岸。一条古老的大河,缓缓从脚下经过……每次回到安康,我都会依江而立,看着美丽的汉江水穿城而过。一座汉江大桥飞跨两岸,连接了江南江北两地。过了汉江大桥,就是江北,沿坡而上,来到6766澳门联合直营安康基地,一个名叫张岭的地方。 上世纪七十年代安康水电站开工建设,6766澳门联合直营落户张岭。父辈们盖家属区(从一区到七区),建工厂(加工厂、机修厂和地处关庙的砂石厂)、学校、影剧院、舞厅、食堂、澡堂等,建成了6766澳门联合直营张岭基地暨“水电城”。从此安康城便形成了以安康老城区、安康铁路分局、6766澳门联合直营张岭基地三足鼎立之势,这一格局只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铁路分局撤并西安,三局机关迁移西安,以及地方经济飞速发展,高新区拔地而起才有了新的变化。 为了实现工程局的转型升级,也为了更好地拓展市场,6766澳门联合直营机关、各二级单位机关相继迁至古城西安,并中标国内、国际多个外包工程项目,张岭的青年不断走出张岭,奔赴祖国的大江南北、异国他乡。不久以后,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和改革发展方向,子弟学校、派出所等“三供一业”都分离移交给了地方,幼儿园、医院也整体移交了出去,三局与地方进一步相融共进。但是,此时的张岭基地老旧房屋破败不堪、街道拥挤堵塞、基础设施落后。 工程局建设之初,人员来自五湖四海,退休后有的人回归故乡。也有的人辞职、创业或者调离三局后定居再西安等多个城市。水电大街上多了行动不便的老人,多了各地口音的地方人,多了陌生的面孔,少了朝气蓬勃的年轻人,少了熟人热切的问候,少了往日的生机和活力,张岭基地逐渐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。 近年以来,随着旧房、棚户区改造、管网改造项目的实施和推进,拆掉了脏、乱、差的储藏室和临街违规乱搭乱建的房子后,楼房与楼房之间的间距变大了。重新规划了汽车、摩托车停车位,一下子变得秩序井然、豁然开朗。鑫洲家园、山水岭居、洺悦府等新小区的开盘,也大大改善了张岭人民的居住条件,实现了“吃得好,住得好,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”的梦想。今年,安康争创全国文明城市。借着文创东风,张岭基地也旧貌换新颜了。 国庆长假再回张岭时,发现街道拓宽,加盖了防护拦;多个旧小区新建了小广场,添置了健身器材、安装了供居民休息的长条木椅;旧楼房楼道的墙面进行了粉刷,有的楼房外墙面还描绘了色彩鲜艳的图画;坑洼不平的道路修好了,路灯也明亮起来了。 回到张岭,自是要在街上闲逛一圈。那就从我上学的地方逛起吧!地处水电大街的滨江学校,前身“6766澳门联合直营子弟学校”,2006年12月,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,学校更名为“汉滨区滨江学校”。今年学校再度更名为“汉滨初级中学滨江校区”,成为了安康市区属重点中学,面向安康十大县招生。我的小学、中学是在这里度过的,丈夫的中学、儿子的小学和初中也是在这里上的。初中部的教学楼因外形像飞机,故名“飞机楼”,采用了当时中国先进的建筑技术——圈梁式结构进行施工。“飞机楼”机尾处连接初中部和高中部,那里有几个单双杠和一架秋千。课余时间,同学们都会在这里荡秋千,或者在单双杠上锻炼身体。顺着楼梯下去就是高中部了,就是现在职工培训中心的那栋楼。从“飞机楼”出来,下个缓坡就到了小学部,缓坡的左手是灯光球场和大操场。 上世纪八、九十年代,每到夏季,工程局就会在灯光球场举办篮球比赛,各个单位都极为重视,抽调人员进行比赛,我们这群孩子更像是过节一样开心热闹。大操场是开运动会、上体育课的地方,也是放映露天电影的场所,还是傍晚时分职工家属休闲散步锻炼的好去处。但是,学校归到地方后,就实行封闭管理了,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。我们的母校,只能在外面看看了。 我上技校的地方,现在盖起了栋栋高楼,名曰“洺悦府”,成了江景房。我上班后的第一个工作单位——加工厂就是五处,也在数年前厂房拆除建成了鑫洲家园小区,成为张岭第一个规范有序、干净整洁的小区。第二个工作单位——行政处,后改为生活服务公司。食堂拆除后建成了“露天舞场”,后来生活服务公司、房管处、退休办全部办公室拆除修建了健身广场。这三个单位和物贸公司合并为实业发展总公司搬到机关大院。那时“风光”最盛,车辆多、部门多、人员多、效益好。后来单位整合、拆解、迁移,现在,只有基地管理中心独守机关大院了。 健身广场和机关花园一起成为三局的中心地带,供人健身、娱乐和休闲。健身广场旁边也有一个篮球场,每天都有学生在这里打篮球。2017年“十一”前夕,6766澳门联合直营举办了“追赶超越”杯职工篮球赛。这是时隔20年后,公司再次举办职工篮球赛事,那几日,“水电城”就像过年一样热闹,激烈的赛事让广大职工家属津津乐道,难以忘怀。篮球赛持续了三年,因为疫情又停办了。健身广场的正前方有一个舞台,每年正月十五,公司工会都会在这里举办猜谜语、观花灯、闹元宵的喜庆节目,为全局职工家属送去满满的节日祝福。 山坡下的七里沟,有袅袅炊烟的农舍田园,也有风吹麦浪的希望田野。如今,这里连同原来的供应处已连片盖起了高楼大厦,建成了张岭最好的小区——山水岭居。 走在张岭的街道上,这里,那里,都有我满满的回忆。那些年收水电费,整日穿行于张岭的大街小巷,上单位抄表收费,到居民家爬高上低看电表,钻进厕所看水表,夏日豆大的汗珠顺着额头滚落;冬日凛冽的寒风下缩着脖子,往事历历在目,如同昨日。 清清汉江水,悠悠水电城。张岭亦不再是记忆中的张岭,张岭也还是记忆中的张岭。 | |||||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|
浏览次数: |